今日清明,點一盞心燈,思念遠方的故人!
發布時間:2021-04-04 10:20:30 | 有1513人喜歡清·明
2021年4月4日
二月二十三
宜祭奠丨忌獨處
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
又是一年春草綠,又是一年清明時。
《歷書》有云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為清明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時當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?!?/p>
清明節,又稱踏青節、祭祖節。相傳它起源于古代帝王將相“墓祭”之禮,后來民間亦相仿效,于此日祭祖掃墓,歷代沿襲,便成為了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傳統文化。
清明三侯
一候桐始華
桐樹綻放出嶄新的花朵,樸素的香味于空氣中彌漫。
喜陰的田鼠鉆回地下的洞中,消失不見。
雨后的天空出現一抹彩虹,若隱若現。
清明習俗
1、祭祀 杜牧詩云: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 在這一天,我們為先人掃墓,既是禮敬祖先,也是慎終追遠,表達哀思。
2、踏春
高田二麥接山青,傍水低田綠未耕。桃杏滿村春似錦,踏歌椎鼓過清明。
清明時節,除了掃墓。另一項重大活動就是踏春了。四月春回大地,各地春色正好,我們既要緬懷先人,更要把握當下。
3、插柳
在古人的觀念中,取柳枝著戶上,百鬼不入家。因此,清明插柳戴柳,主要是為了辟邪之用。
所以,放風箏除了是一種娛樂活動外,更有祛除晦氣之意。
在清明節時,人們多喜種松樹柏樹于墓前,以寄托思念,讓逝去的親人有一個歸宿,讓在世的人有思念的寄托。
一年一清明,一歲一追思。
一杯杏花酒,滿盞思故人。
清明節,我們一起緬懷逝去的親人,
點一盞心燈,
照亮天堂的道路。
敬一杯清酒,
灑滿人世的灰塵。
天堂無遺憾,人世有牽掛。
就讓清明的雨,
捎去對子孫祈禱的心愿,
捎去那些紛飛的祝福和夢靨,
捎去我們對故人的不舍,懷念。
就讓四月的生機,
給我們帶來生命的喜悅,
給我們帶來對萬物的期待。
逝者已逝,生者如斯,
把握當下,才是對逝者最大的祭奠;
活得幸福,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。
林清玄說:
“如果人能快樂的歸去,
死亡就不能殺人,
反而是人殺掉了死亡?!?/p>
我們無法左右生死,
但我們可以坦然快樂。
與其沉溺悲傷
不如將往后余生都填滿光亮。
也許清明最美的意義,
就在于愛與珍惜。
愿你所懷之人,不在遠遠鄉;
愿你所念之人,近在咫尺望。